www.vbey.cn绍兴文章社区行业领先文章网

        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程序测试 >

10万口红层井 南充40多万群众不再吃水难

时间:2023-03-24 08:34:04 来源:网络整理 转载:www.vbey.cn绍兴文章社区行业领先文章网
10万口红层井 南充40多万群众不再吃水难

四川新闻网消息  
  

  大旱之际,10多万口红层井,让南充40多万严重缺水群众不再“吃水难、挑水苦”,人们感慨———

  -柯阳涛蒋晓平

  目前南充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大旱,全市148万亩水稻田断水开裂,1145条溪河断流……所幸有10多万口红层井,为40多万严重缺水的老百姓送来汩汩清泉。

  许多群众感慨:“要是没有红层井水,这日子还真不知怎么过。”

  10万口红层井利用率98.3%

  8月5日,南充高坪区浸水乡骑龙村,看着自20米深处抽上来的红层水,75岁的杨德恩流泪了:“多少辈人喝水靠挑的日子终于捱到头了。”

  此前,大旱迫使杨德恩每天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。当进村入户查看旱情的市领导了解到该村人畜饮水严重困难时,当即指示有关部门抓紧打井找水。到8月6日,全村已打井14口。到8月20日,缺水农户可全部喝上自来水。

  这样的现象在南充农村并不少见。南充720多万人口,在他们生活的地方,水大多在红层深处,故严重缺水群众达100多万。1999年,南充打出“红层第一井”。目前,全市已打出10多万口红层井,利用率为98.3%。“打一眼红层井,就是给老百姓送来一个挑水的幺儿子。”这句话,道出了群众的喜悦。由此,老****孺不再忧愁,年轻人少了牵挂,全市1万多名青壮年踏上了打工路。

  “再苦再累也值”

  一个真实故事在南充流传甚广:一农妇天刚亮就外出找水,中午才背回一缸水,不想刚到院坝就人仰缸摔水长流,其夫骂了几声,其子哭成一片,又饿又气的农妇随后服药而亡。

  在这个意义上,打井等同于救命。

  大旱时节,机声隆隆,工人三班倒,机器不下岗……去年8月,南充打响红层找水打井工程大会战,共调集钻机900余台,日均成井达750口以上,全年完成打井任务9万多口。很多打井队员说:“再苦再累也值。”

  每口井都要经过勘测规划、材料购置、打井施工等环节,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合理的操作办法显然不行。1999年打第一口井时,南充联合省国土部门开始摸索“庭院****自来水”供水模式。通过****引导,群众以庭院为单位掀起红层找水打井的热潮。

  与此同时,担负打井任务的县(市、区)培训400多名技术骨干,派他们常年深入乡村,指导群众打井找水。****和省上支持红层找井工程资金3800多万元,加上市上补助工程资金280万元、各县市区配套资金平均30万元,当地老百姓红层找水的积极性高涨。

  每眼井都是干群合力的成果

  “有了自来水,70%的群众已改厨改灶改厕,不少人还用上了洗衣机、热水器,生活面貌大变样。”谈起红层水井的好处,南充有关负责人掰着指头说:红层水来自20米左右的地下,使人畜饮用水卫生标准大为提高;再次,每打一眼井就是干部群众一次真诚合作的过程,融洽了关系……

  水文地质专家葛文彬教授曾多次到南充指导红层打井工作。他认为,在红层打井方面,南充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———

  在红层找井工程建设过程中,南充一面请专家解难,外出学习取经,一面在实践中反复比对分析,最终确定了把掘井深度从15米延伸到20米左右的施工方案。随后开展大量的地质调查,把全市土地分为宜井区和非宜井区,又把宜井区分为10多个类别,分别制定掘井标准,大大提高了打井的成功率。

  南充还探索建立了红层打井四大有效机制:工程招投标制,即采取公开招投标和合理低价中标,严格选择施工队伍;县级财政报账制,即对红层找水资金实行专户储存、专账核算、专人管理、专款专用;目标责任制,即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,使各级各部门有紧迫感和责任感;质量监理制,即市县国土局向每一个打井队派一名工作人员跟班作业,负责现场记录监理,由受益户签字认可,对弄虚作假的严肃处理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1